June 9th, 2017
|
我從七歲時就開始記日記。我喜歡用筆記在紙上,紙上有信手的塗鴉、潦草的文字、劃去的難以辨認的字眼…… 我現在在寫的這本日記叫“功能失調”,由 Knock Knoch.com出版。這是一位摯友送我的禮物。我們都覺得我的筆名很好笑,因爲它和出版社的名字念起來太像了。 這本書的序言是這麽寫的: 這本日記記載了我謎一樣吸引人的功能失常、神經衰弱症、情感、心內的孩童、羞愧和懷疑的時刻、投射、自我厭惡、厭世和完全正常的精神錯亂,因爲我和其他人的唯一差別就在于,我承認自己有多瘋狂,而他們都麻木地否認著…… 每一頁上都有一句關于神經衰弱症的引言。我覺得大多數都很有趣,而且很有道理…… 這本筆記是我的寫照,它在“功能失常”的經曆裏發掘幽默,是對生活的一記嘲諷。我發現能自嘲是接納自己的關鍵。和這本日記一樣,這篇博客的主要目的就是宣泄我的意識流,但還得頂著一把保護傘,宣稱“我不以盡情做自己爲恥”。 在這裏,我不是想說服你,也不想給你什麽建議。我是在分享自己,希望在某個特定日子裏,你也能收獲所需的靈感。 我代表誰?我發展著,改變著。我們都是這樣,有各自的彩虹,也有各自的陰影。真實地面對它們吧。 咚咚咚,誰在敲門?
June 9th, 2017
|
最近,我們上組織心理學課的一班人又開了個會。通常上了一天課後,我們會以班級聚餐或小組聚餐的形式給這天畫上句號。聚完餐,那些寄宿生喜歡在酒吧呆一會兒喝杯小酒。我從沒和他們一塊喝過,總是因爲這樣那樣的原因身心俱疲,想獨處一會兒。 我們從公交車站走回宿舍電梯時,我和另一個同學徑直走進門回房,其他人則繞到了吧台。 一個同學招呼我們:“就喝五分鍾!”我知道不可能才五分鍾,而且我很累。但我旁邊那位同志跨出一步,同意加入,我也不好扭捏了。我對自己說:“幹嘛不呢?” 我信步走到吧台,反複對自己說:“就五分鍾,就五分鍾……”人人都點了喝的。我不想多喝,也不渴,所以就在閑逛。 不知道是誰帶的頭,幾個同學開始做鬼臉。我們都想學,但我的手不聽使喚。我們試了一遍又一遍,最後哈哈大笑起來。 這是一股莫名的力量攫住了我——我問大家有誰會扮魚臉。我把臉頰往裏吸,雙眼鼓出來,撅起嘴一張一合,活像水裏的魚。 在差不多八個大人的圍繞下,我向大家傳授扮魚臉的細節,每個人都邊做邊笑。又有幾個人加入了進來,扮魚臉的人越來越多。 這時已是半夜,離我對自己承諾就呆五分鍾已經過去了兩個鍾頭。但沒關系,即使第二天我要頂著熊貓眼,即使我很困,即使在外人看來我們活像一群怪物,也都沒關系。因爲,我很高興。 第二天上午上課時,我想起來以前畫過的一張塗鴉,畫上我正在做魚臉。我特意拿筆塗黑,因爲我小時候由于臉曬得黝黑飽受取笑,香港人崇尚白皮膚瑰色臉頰,但這些都和我無緣。 然後,回憶在我的腦海中浮現。十年前,我參加了公司的一項爲期兩月的住宿制培訓項目。學校位于英國的一個偏僻小地。課程結束後,所有畢業生聚在酒吧找樂子。我當時是個書呆子,每天早早睡覺,爲第二天的課程養足精神。另外,我還得把以前的睡眠補回來,因爲過去兩年大學生涯裏,由于課業太重,我平均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 全班人都聚在一起,我覺得自己落單了。離培訓結束還差幾周時,在一個重大的晚上,我和一個同學去酒吧喝個“五分鍾”,結果呆了一整晚。那晚我玩得很盡興。 轉眼十年過去了。十年間生活變故、關系破裂、易地而居、結婚生女,但我重新扮起魚臉時感覺卻不曾改變:那是對未來的渴望、對學習的熱情以及找到心靈甯靜的無以倫比的激動。 當我停止和某些朋友遊戲時,我又越漂越遠,變得絕望,找不到生活的意義。最嚴重的低谷期就是患抑郁症的時候,盡管它讓我領悟了很多。 不管在什麽年紀,玩耍都很重要,因爲玩耍賦予我們創造力、歡笑、凝聚力,以及最重要的——希望。 對某些人來說,扮魚臉可能很傻。對我來說,它象征著再次釋放我內心的孩童,釋放對生活的好奇心,以及無論生活如何多變、讓人無力招架,它都象征著對未來的希望。 我就是我,我即魚臉。
June 9th, 2017
|
“一個理智的人應該改變自己去適應環境,只有那些不理智的人才會想去改變環境適應自己。但曆史是後一種人創造的。” ——蕭伯納 我在心理學課上向教授提起了“固執還是自信”的矛盾。 他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區間,一端是“優柔寡斷”,另一端是“固執己見”。中間則是:自信、堅持、決心…… 他的看法是。如果我們腦海中有一套分級制度,我們就能自主判斷自己是在堅持新穎甚至對其他人來說很“瘋狂”的想法,還是純粹在固執己見。 我覺得這說到點子上了,因爲前一晚我才寫了上一篇博客,題目剛好也是這個:固執VS自信。 接著,教授給我講了蕭伯納的這句名言,而蕭伯納恰好是我最推崇的作家之一。 之後他又給了我一個靈感:“你可以謝謝別人給你反饋,然後堅持你想走的方向,但給自己的嘗試定個時限……” 我請班裏的同學幫我做個試驗。一些同學非常支持我,不僅抽出時間,還爲我提供想法。 這就是我之後要做的事情。 我是個不理智的女人。 做自己。
June 9th, 2017
|
患抑郁症和寫博客教會我的一點就是,不要以做自己爲恥。當面具摘下,我可以退下舞台,再無需在生活中演戲。 從鮑勃•科幹(Bob Kegan)的發展理論看,我以爲我已經從社會化階段過渡到了自我編程階段,在前一階段,我基于他人的期待做決定,但在後一階段,我可以超越他們的想法,自主決定。 但過去的兩個月讓我開始自我懷疑。 我好像又退回了社會化階段。 我不愛照顧寶寶,她哭的時候我也懶得抱她。我不愛換尿布,也討厭餵奶和催乳。我的一些朋友出門能帶三個孩子加一個哇哇哭的,還能騰出手來推嬰兒車、擠奶瓶。但對我來說這種情況壓力太大了,而且我不喜歡她纏著我一個人,尤其是她放聲大哭的時候。 但想逃避這些事又讓我很內疚。沒法履行“母愛性”義務讓我對自己喪失信心。我自覺不稱職,覺得那些是媽媽應該做的,我應該去做。所以,每當我強迫自己落實這些任務時,我就感到沮喪和難過。我的身體因而作出了生理反應,比如,只要擠奶,我就會犯惡心、肚子疼,聽到她哭我就頭暈。這是身體在說,你沒有忠于自己。 可能這不同于大多數媽媽的情況,至少我朋友當媽媽時都不這樣。但誰說我非得和她們一樣的? 我不斷反思,就是爲了不懼評斷、無愧于心地做自己,那麽,我幹嘛要做我認爲對的事,而非適合我的事? 爲此,Timmie和我做了一個測試,看看有哪些帶孩子的事情是我們喜歡做的、討厭做的、不介意做的。這樣我們就能分工,多擔些喜歡做的工作,討厭的工作讓對方來。或者,我們把事情外包出去,像擦屁屁這種活就交給保姆,也不用內疚,因爲這是我們理性分析後的決定。 我喜歡和她玩、教她學東西,收拾她的衣服和玩具,買小人書,保證尿布、棉褥和毛巾等都夠用。所以我負責這些,Timmie或保姆就管餵奶和換尿布。當然我偶爾也會幹。上面說的那些都是我喜歡且樂于做的事,因爲它們都是出于我自己的選擇,而非爲了“該做”而做。認知上的細微改變讓整件事的性質大不相同。 可能這是不稱職的表現,又或者就是個偏好問題。管它呢,怎麽定義不重要。 重要的是勇敢直面我的想法和情緒,盡管它們和別人不一樣,也不要因爲人生中的這次改變丟失真我。
June 9th, 2017
|
我一個朋友爲了練手在給我當教練。前幾天我們上課時,她說腦子裏浮現出我在跑步機上狂奔的畫面。我吃了一驚,這也太巧了——我才寫了一篇博客,說自己像被鎖在跑步機上似的。 她幫我診斷這種窒息狀態的背後原因。她認爲,表面上是由于我給自己定下了不切實際的最後期限,或者爲了新事業把自己逼得太緊。 就在我噼裏啪啦大說一氣時,我靈光一現:跑步機象征著恐懼。 以前,跑步機象征著你爭我奪、追名逐利及迎合他人的期待,但我本以爲我可以甩掉那些包袱。令人困惑的是,爲什麽我覺得自己依然在跑步機上。 過去幾個月裏,我所做的職業認同試驗令我開心。我玩耍、大笑,讓主管滔滔不絕地和玩具對話,扮成動物,敞開心扉。但那些項目、最後期限、合作夥伴的存在,讓我覺得我的日程失了控,沒時間休息,沒時間給自己,沒時間寫作。 潛意識裏的小Nochie開始窒息。過去那種模式又占了上風。我不喜歡的習慣——比如太過拼命——又出現了,好像它們早已刻進了化石。小Nochie不確定自己的處境,看似對新征程信心滿滿,但又對以後的路沒什麽把握。所以,過往的幽靈找到了可乘之機,從幕後悄悄潛入。 被鎖在跑步機上的感覺象征著對過去的恐懼,怕自己可能再次緊張、再次抑郁、再次難過。小Nochie竟然沒時間哈哈大笑、拿彩鉛塗鴉或提筆寫作……這讓我驚呆了。我把所有的精力都用來保護她,給她需要的空間和時間。一旦她的空間明顯受到侵犯,時間受到壓榨,我的系統就出于防衛停止運轉,並用跑步機的意象對我發出警告。 啊,但跑步本身沒什麽錯。差別取決于在哪跑、什麽時候跑、跑多快、和誰一起跑,甚至還包括我跑的時候是自由揮舞雙臂呢,還是采取學校裏學的“正確”姿勢。 我的教練朋友提醒我:選擇在我手中。是否讓不喜歡的習慣再次操縱我,取決于我自己。 今天,我也意識到了;但以前我卻沒有。既然意識到了這點,那我就能做出理性的選擇。 你也可以! 小Nochie戰鬥不息……
June 9th, 2017
|
大家都該學學怎么扮魚臉。我自封是“魚臉行動”的發起人。扮魚臉不為什么,純粹就是有趣、好玩,而且人們多半會繃不住,狂笑起來。 兩個月前的畢業典禮上,我們正合影呢,一位教授喊道:“再來一張扮魚臉的!”我不禁哈哈大笑。 典禮和晚宴的喧囂過后,我躺在酒店的床上,筋疲力盡,對Timmie低聲說:“你知道嗎,別人會因為這個記住我——魚臉。” 第二天,我仿佛還記得朦朧時說過的話似的,欣喜若狂地宣布:“我的個人影響就是魚臉!大家都記住了,我們還拍了張扮魚臉的合照。”我正得意洋洋之時,被一句評論打了臉:“噢,那你能把它寫進簡歷嗎?”可能我誤以為這話里帶著刺兒,于是啟動了自動反擊模式,噘嘴道:“當然了!” 盡管情緒有點受挫,我也很快把這個小插曲給忘了。 但那句話一直縈繞不去。 那個念頭盤旋在我的腦海,我問自己:“把魚臉行動寫進我的簡歷有什么好處?” 沒過幾天,當我試圖解釋我如何把游戲的理念付諸實踐時,我靈光一現。簡歷并不重要,即使它確實重要,魚臉行動也能為我的事業加分,因為它證明了我感化和影響了超過35個成年人——這就是他們游戲的證明。最重要的是,幾個月過去了他們都還記得做魚臉。 這大概就是我的遺留影響吧——魚臉行動。 小影響也有大作用。
June 9th, 2017
|
我曾經覺得自己像在跑步機上一樣。我朋友在為鋼鐵俠比賽做準備,所以他上跑步機是為了強健體魄。我反而是覺得有根無形的鎖鏈把我綁在了跑步機上,如果不動起來,我就會絆倒,那就完蛋了。 我覺得筋疲力盡,想大睡一覺,把一切都拋到腦后,再不用去想我女兒中午吃什么,也不用為了開會趕這趕那。我好累。倒不是說我沒時間,而是精力已消耗殆盡。 我眉頭緊鎖,肩膀縮成一團。 是時候放慢節奏了。我追求的太多。但這也是我的天性,所以我不打算做什么改變,只是更加意識到這一點,再好好管理我的精力……以某種方式……
June 9th, 2017
|
我正坐在家附近的一個咖啡館里,面前擺著電腦,右手邊是杯微溫的咖啡和半塊布朗尼。外面,失根的樹葉在寒風中戰栗,正如我顫抖的雙手。我處在落淚和胸悶的邊緣,我的靈魂快要飄浮在半空中,只差臨門一腳。 焦慮逼近。 我也很不解,這種精神狀態怎么又來了。明明一分鐘前,我還在碼著一篇關于企業領導力的初稿,大腦處于學術分析模式,因為要鏈接到我的Bearapy網站,我就點開瀏覽器,我的熊熊們和剛發布的新書跳了出來。我條件反射性地沖屏幕上的熊熊笑了笑。千分之一秒過后,恐懼攫住了我。 我心里的小人煽動起了另一輪焦慮: 萬一沒人下載我的書怎么辦?要是下載量少的可憐怎么辦? 要是教授看不上我的初稿怎么辦? 我什么時候才能有時間繼續做我的Bearapy網站、實現我的商業計劃? 我什么時候才能坐下來做我的阿拉伯語作業? 別人會不會覺得我的電子書很傻?萬一犯傻的人是我呢? 要是我交不起下個月的租金怎么辦? 要是我永遠做不到怎么辦?“做到”的定義是什么? 當我自我鞭打、否定以自己的努力和嘗試時,我不由得熱淚盈眶。我承認,我內心的自我在渴望我的電子書能被人瘋傳,那自己就能成為某個榜單上的下一個暢銷書作家。我也沒忘記,我的終極目標是幫助他人,哪怕一個也好。但有時候,總想超水平發揮的Noch Noch會趕跑活潑愛笑的“小Nochie”,于是那個愛玩、有創造力的我就被“要做出成績”的想法挾持了。 但,我推出Bearapy的目的不也正在于此嗎?不就是提醒組織和個人花點時間去玩耍、享受、釋放創造力,借此做出更大成績、提升工作效率嗎? Dreamie的紐約冒險歷程可能會是我寫作瓶頸的一大突破。 我在努力,我精疲力盡,我厭倦疲憊。一句漢語最能概括我此時的精神狀態:心靈交碎。 但我絕不能忘記我很棒,只因我就是我。 你也很棒。做自己就好。 (以及請滿足下我的虛榮心,下載我的電子書吧,這樣下載量才能上去……)
June 9th, 2017
|
兩年前,我注意到我寫的一篇博客在評論區引發了源源不斷的探討和爭論,也激發了很多靈感。那篇博客的題目是“不要對抑郁人士說的十件事”,本是想用嘲諷的語氣博眾人一笑——至少博我自己一笑,因為我當時正泰山壓頂,絕望之極。 當我看了1000多條讀者評論和對抑郁癥的激烈爭論,我意識到抑郁人士和非抑郁人士之間存在著明顯的誤解。可能一方想施以援手但不知從何做起,另一方面,有抑郁癥的人卻無法向他們的朋友或同事排解低落的情緒。一條鴻溝因此產生,也催生了憤怒、失望,甚至厭惡和怨恨的跡象。 鑒于我兩種角色都經歷過,我決定就此寫點東西,目的是從我的角度談談如何帶著同理心去溝通和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我打算把它做成電子書的形式,最近好像比較流行這個。 我原以為一個月就能搞定——我的初稿的也確很快就寫完了,但之后還得花時間校訂、設計、再設計、再校訂…… 我有幾個要好的朋友同意無償性地幫我,因為我這本書是打算供人們免費下載閱讀的,連輸入電子郵箱注冊也不需要——我討厭那種收集聯絡方式和數據的營銷手段。 Dai從我的Bearapy療法里汲取靈感,給這本書作了插圖和信息圖;Casey幫著我校訂;Chantal包攬了版式的潤色和電子書的設計。 前后幾經周折,要么有更要緊的事,要么時機不對,插曲接二連三,生孩子,求學,寫論文……出電子書的計劃被打消,被推遲,被擱置,被延后……我氣餒過、煩悶過、沮喪過、悲傷過,幾乎把它扔進了垃圾堆。 但不知怎么,我們都堅持了下來。一個念頭支撐著我們為這本書竭盡全力,那就是——一份幫助他人的希望。 我告訴自己,即使它不是什么傳世之作,即使它拿不了普利策獎,但如果這本電子書能幫到茫茫人海中的哪怕一個人,那我也算求仁得仁、功德圓滿了。用不著什么鮮花掌聲,也不用拿什么榜單頭名,我想做這本書的唯一原因就是希望能喚起人們對抑郁癥的關注,以及用我自己的小小方式提供幫助。 雖然那段讓人窒息的灰暗時光已經過去很久,我有時還是會落入以往的思維陷阱。出這本電子書同時也是提醒我自己,每一次起伏背后都有值得咀嚼的人生道理。我希望別人亦能有同樣的自我意識。 今天是世界精神衛生日(10月10日),為了表示我對WHO發起的這項事業的支持,我很自豪地宣布《同心協力——彌合抑郁者和非抑郁者的溝通鴻溝》這本書公開問世。 與此同時,我的Bearapy網站也重新上線,以把這本書囊括在內;它已從一個圖片博客轉型為我的咨詢業務網站,我的業務涵蓋組織開發、員工福祉。最重要的是,它是一個渠道,用以傳播游戲的力量! 只要點擊上方的電子書圖標或者下方的鏈接,就能在線閱讀或進行下載供閑暇時翻閱。您可以自由把它轉發給任何朋友,只要今天的一個熊抱會帶給他們慰藉。 一份幫助他人的希望,一個小小的行動目標,一個給所有人的擁抱。 激勵,影響,感化。做自己。
June 9th, 2017
|
每天早晨醒來,我都慌里慌張的。穿衣服,給手機充電,甩甩手做點運動,瀏覽一遍當天日程,然后叫寶寶起床。等她吃完早餐,我們再出發去找小伙伴們玩一個上午。 到了午飯時間,我就把她交給保姆,出發去參加午餐會議,干點工作,做做美容,或者跑跑腿、維護下主頁。 大約五點鐘時,Riviane小睡差不多要醒了,我們就去游泳或接著玩耍。然后一周陪她吃幾次晚飯,玩玩游戲,洗澡,游戲,換睡衣,喝牛奶,講故事,親一個道晚安。 八點鐘,我癱倒在沙發上,翻閱微信朋友圈來放松下,網購些東西,買了幾條新短褲,因為我三周前買的那些Rivie已經穿不下了,再做點網站管理,玩玩填字游戲,等10點或11點時就差不多可以睡覺了。 其它時候,我們出去和朋友共進晚餐,或者我去打籃球。 有時覺得自己的生活真是安排得宜、計劃周詳:一點時間給寶寶,一點時間用來二人世界,一點時間用來工作,還有一點時間留給我自己。 但在情緒上,我卻覺得手忙腳亂。我試圖盡量多安排事情,感覺有必要用最少的時間把產出最大化,好像要把失去的時間補回來似的。 雖然我明白這場旅途本身必然會包含無數生活教訓,我也承認我自覺這幾年時間都浪費在了生病、抗抑郁、止疼和找大夫上面。我一直在尋訪能驅走偏頭痛、背疼、胸口疼和頭暈的妙手神醫。 就當我有些好轉之時,我懷孕了,身體開始不受控制,我每天都很難受,不知道下一秒會不會累得睡過去。 然后,寶寶出生了——真討厭。我厭惡她,每次她黏著我,我都很反感。我不想把她帶在身邊,但又擔心要是別人幫著帶她,就不會按我的方式來,最后會讓她養成我不喜歡的習慣,比如一定要人抱著睡覺。但那時,我光是做自己的事就已經心力交瘁,何況我還在努力探索自己的身份和未來要走的路。 感覺自己在過去五年里一直停滯不前,我迫切想再做出點成績來。 我想同時把所有事都做好。 但我辦不到。誰也不能。我能完成一些事,確保每天都是一份新體驗,就該心滿意足了。 在這段恢復期里,我得時刻提防著,不要再落入非當優等生不可的陷阱里。要是我的身體需要元氣,大腦要打個盹兒,我只要坐著順其自然就好。 時間并沒有失去;它只是把人生劃分為不同的時期,有些用來體驗,有些用來學習。 攤開你的手掌 永恒在這一刻收藏 ——威廉·布萊克《天真的預言》 我喜歡與眾不同,我也不知道為什么。但我可不想一輩子只當個管理顧問、變更管理顧問或者跟外面那些顧問、輔導師沒什么兩樣的咨詢師。 什么能讓我脫穎而出? 我為什么想與眾不同? 我想靠什么讓大家知道我? 為什么一定要讓別人知道我? 是為了證明我確實感化和激勵了他人嗎?我為什么想激勵他們? 也許是出于某種不安全感,我需要外部世界認可我的想法:“嗯,這個確實有效果,對我有幫助!”這樣,我就覺得自己對社會有用。 我面前是一個巨大的問號。想做的事那么多,感興趣的方面那么五花八門。 我羨慕那些認準目標就一心一意為之奮斗的人。 我呢,在這些零零碎碎的小事背后,我的目標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