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驚恐病差點又犯了。當時我和媽媽團在一塊兒,她們在討論某個牌子的奶瓶、衣服、鞋子和護臀霜什麽的。我買了二手書和玩具,但在她出生前從沒買過尿布,而且到現在都還在琢磨在北京的幹燥天裏哪種乳液她用著最好。你可以想象,當我意識到她還沒報幼兒遊泳班時有多慌張,天啊,她都兩歲了!!!(額……)
一想到她錯過了最好的事物,我就驚慌失措。我覺得要是不給Riviane報這些遊戲班和各種課程,那就是我的過錯害的她 “錯過”。每次我看到媽媽團們在社交平台上討論寶寶發育階段的裏程碑、怎麽對付痱子或者如何帶寶寶出遊,好像這裏面有那麽多竅門和手段我卻一竅不通,這時我就加倍覺得自己不稱職。
但其實我是把自己的恐懼投射到了Riviane身上,我怕她錯過,那意味著我不夠好。關鍵在于我,以及我怕要是我不做這些的話別人會怎麽看我。
在過去幾年的反思中,我一直強調我要做對的和適合我的事,同樣的話我在博客裏也說過。沒必要拿自己和別人比。別的媽媽當然能提供很多信息和幫助,但我爲了滿足需求能做(或者說想做)多少,自有界限。
我通過沈思和冥想習得的這些教訓,現在正以訊雷不及掩耳之勢湧回來在實踐中考驗我。
我擁抱挑戰。
我的孩子看起來健康又快樂。她對那些玩具和書愛不釋手,哪怕它們是二手的。她的遊泳課呢,就是靠我把她放進浴缸裏朝她潑水,這與其說是爲了鍛煉她的技能,不如說是爲了讓我開懷。我更沈浸于教她伸出舌頭做鬼臉,而非讓她幹趴著。
我覺得那就夠了。
我在做自己。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