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讓我一直害怕自己不夠好?
正像你們中有些人注意到的,我一直在發展熊熊療法——一種用以幫助人們緩解抑鬱和焦慮症狀的治療方法。這是我在北京一直致力於做的項目。項目實施的第一步是,發起一個支持團隊來幫助那些有抑鬱經歷和整日焦慮不安、需要一個安全之所的人來傾訴和排遣內心的恐懼。我期望通過嘗試熊熊療法技巧,將心理投射到物件上,説明其他人找到一個舒服的邊界,並由此來應對內心的脆弱。
上周,央視國際新聞播出了一個採訪,真實播報了我是如何開發熊熊療法來幫助抑鬱症患者緩解抑鬱的。起初我很興奮。
但是在看過那個三分鐘的剪輯之後,我滿腦子想的全是:我的臉太胖、我用了太多次口頭語“唔呣”以及我在回答記者提問的時候是如何繁冗和沒口才……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批評自己做得不夠好!
我把這個連結放在自己的各種社交媒體上,短短幾個小時就收到了大量鼓勵的回饋。沒想到有些朋友還把這個連結放到了自己的社交網路上推廣。更讓我吃驚的是,有幾個認識了一段時間的朋友敞開心扉對我講了他們的抑鬱經歷。此外,我還收到了一些看到那個剪輯的陌生人發來的資訊。
所以,如果我已經感動了一個人,提高了一些人對抑鬱症問題的認識,這就應該足夠了,對嗎?
那為什麼我還是這樣不自信呢?為什麼我不能拍拍自己的後背,慶祝自己的項目又向前推進了一小步呢?為什麼我不能因為幫助到了一些人,亦即為達到了做這些事情的終極目的而感到高興呢?
對害怕自己不夠好的恐懼驅使我一度要求自己做任何事都過分超出預期目標。過去幾年中的內省引導我開始明白為什麼我強迫自己去成功——傲慢、擔心讓別人和自己失望、尋求獨立以脫離父母做自己的決定,還有我成長中的教育體系…
總而言之,所有以上的恐懼都源于我從來都覺得自己不夠好。然而,又是什麼讓我害怕自己不夠好呢?既然已經認識到了這個恐懼,我應該怎麼做呢?我到底該如何將自己從壓力的枷鎖中解脫出來、抑或來管理這種恐懼呢?
答案還是個迷。
翻譯:楊征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