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chNoch.com

在“便便”的麵包

|

昨天我吃了一個樹莓果醬麵包。咬了一大口把它放在盤子上後,我發現果醬從麵包另一頭兒流了出來。看到這個,我自己在桌旁笑翻了。我覺得太有趣兒了,就拍了照片放在Instagram(目前國外流行的圖片分享社交軟體)上,還發給WhatsApp(新近流行起來的社交軟體)上的一些朋友,又分享在微信的朋友圈裏。

我給圖片加的標題是“在‘便便’的麵包”。

沒想到我的自娛自樂得到了如潮的回應。

有的人回復說:“好醜哦!”還有人回:“噁心死了!”而幾個跟我有同樣怪味幽默感的朋友看了也忍不住捧腹大笑。

一位朋友留言說那個麵包拉肚子了。

一個女孩子說她覺得那個麵包看上去更像是沖著我伸舌頭,有幾個人贊同她的看法。

但還有一個朋友視角極為不同,他的留言讓我笑出了眼淚,原話是:“他沒有在便便,他是流鼻血了。這個可憐的小兔崽子在烤箱裏受了法式牛角麵包不少苦頭……”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現在一想起這個我還要笑得肚子疼。

一張隨意拍出的照片讓我得到了各種視角的回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發自內心的反應或是感受。

所以當你我告訴別人自己有抑鬱症/焦慮症/發狂基因/瘋狂的想法時,情況也會是一樣。很多讀者寫信給我,說他們不敢告訴家人或是朋友自己的抑鬱症狀,因為害怕他們知道到後會說些什麼。有些人抱怨在試圖說出自己的感受後遭到了拒絕和評斷。

但那是當然——自然有些人會比較有同理心,有些人會愛挑剔。這很正常。只是重點不在於別人的反應——而是在於你已經做了自己該做的,那就是誠懇地敞開心扉,說出了自己的感受。其餘的不在你的控制範圍之內,所以你不必反復思考別人的評判。

那些不關你的事,那是他們把自己的問題投射到你的身上。我們都有問題,但大多數時候我們認為,對於如何解決別人的痛苦自己知道的更多。

我打賭你不敢:把你的情況告訴別人,就今天。如果你不得不選擇的話,可以打匿名熱線。把你每天背負的心理重擔卸下來是絕妙的感受,而且這是接納自己和今天你是誰的第一步。

擁抱自己,擁抱自己的全部,自己的每一個部分。

對那些讓你發笑的事盡情開懷吧,不要在乎別人是否懂你的笑話——感謝那些和你一起笑的朋友們。

如果別的都沒用,想想那個在“便便”的麵包,和我一起笑吧!

翻譯:楊征

about Noch Noch

Enoch Li, (pen name: Noch Noch) was born and raised in Hong Kong and Australia. She has also studied / worked / lived in the US, France, UK, Japan, The Netherlands, China, and has travelled to more than 40 countries. She loves travelling and her curiosity in foreign cultures and languages has led her to enjoy her life as an international executive in the banking & finance industry. However, she was forced to take time off work in 2010 due to her illnesses and after spending time in recovery, cooking, practising Chinese calligraphy, reading and writing – in short, learning to take care of herself and letting out the residual work stress, she has transitioned into a Social Entrepreneur and founded BEARAPY to help corporates make workplaces mentally healthy, and support executives to become more resili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