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打籃球,喜歡籃球比賽。我喜愛和一群人在一起,愛那種知道隊友會往哪個方向跑動、向她們傳球並同仇敵愾的感覺。
大約15年前,我是高中籃球隊的隊員。對於成為籃球隊員要具備的能夠投籃的先決條件,我好像永遠都有將球曲線高拋到空中,卻剛好能落到籃筐外的超強能力。
當這樣的情況發生得足夠多時,我建立了作為球員卻不會投籃的名聲。 但是我跑得快,估計是我也在田徑隊接受200米短跑訓練的緣故。我很有闖勁兒,很強健,這讓我成為了一名不錯的防守隊員,成為有更高幾率成功投籃的另外四名隊員的完美補充。
那是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球員的跑動以及那個耳邊嗡嗡響起的“不要失球”的聲音和對失球的擔心讓我不敢投籃甚至不敢把球舉起來瞄準籃筐。
十五年前是這樣。今天還是這樣。
有時候我和偶然遇到的一些人打球。這是我例行鍛煉的一部分,為了努力恢復到之前的健康狀況。但是,高中時期打球的陰影還一直徘徊在腦子裏,所以我幾乎沒有嘗試過投籃。有時我試著投籃能投中,但大多數時候我投不中。
我會因為考慮其他隊友對我的想法並顧念自己會拖隊友的後腿而感到尷尬。我所有的精力都花在這些思慮上,過於顧及別人的想法。毫無意外,我並不享受我的打球時光。
為什麼我們總會擔心結果和別人的品評呢?為什麼我們不能像孩子第一次看到動力小火車那樣充滿天真和激情地去享受做事的過程呢?
其實甚至沒人有時間會去想討論我打的是好是壞。所有的那些想法都只存在我的腦子裏。他們連我的名字都不知道…
至少我試過。只享受玩的過程。
翻譯:楊征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