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chNoch.com

我想死

|

站在朋友24層樓的陽臺上,踮起腳尖靠過去看他指給我的花園時,我聽到腦袋裏響起那個咒語般的聲音:“再靠過去一些,摔下去你就可以結束這一切了。”

什麼人品評了一下花園裏的霓虹燈,這讓我從那個魔咒中醒過神兒來。我走回客廳,腳趾麻麻的。我給自己倒了些微溫的水,一頭紮回進身邊的聊天隊伍中。

寫這個不是要談我自殺思維的產生過程,也不是想告訴你我隱約覺得生活毫無意義用以增加大家的壓抑感。

說真的,我不確定自己有膽量在網上發表我的一些暗淡而悲觀的想法。
我的博客有了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流覽量,還有讀者寫電子郵件支持我寫作,鼓勵我尋求自我意識。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在抑鬱症中掙扎並渴望獲得理解。在我的經驗分享中,他們找到了慰藉和暫時的心靈的庇護所,而這些是我希望自己能夠為大家提供的。

然而,隨著讀者的增多,我越來越覺得自己有責任為支持者們提供積極向上的力量。也許這是我強加給自己的責任,但我覺得大家來到我的博客是希望能在離開的時候感覺“更好”。大家會更想讀比較提神兒的故事,比如我是怎樣克服反復發作的抑鬱情緒的,抑鬱症的治療方法,我的丈夫是如何與我相處的以及怎樣才能幫自己和周圍那些飽受抑鬱之苦的朋友們。

因此,如果我描述自己對生活的不在乎(雖然我喜愛寫作),因生病而失去聯絡的朋友們(雖然有一些好友的不斷關心),那些結束生命的衝動(雖然能夠看到未來的希望和光芒),以及持續的低靡情緒波動(雖然在尋找各種方式對付這些情緒,至少有時會做這樣的努力),還是可能讓那些無意中讀到我這些貧乏思慮的人心情變得糟糕。

更重要的是,我擔心自己的表述會讓一些人做出過激行為,尤其是那些患有臨床抑鬱症和已經有自殺想法的人。這可絕對不是我期望看到的。

這是個悖論,因為幾次過後,我又不再試圖結束生命了。但是那些想法總會在周圍飄蕩。我的心理醫生分析說我是在努力逃離生活中的一些現實問題,而死亡是最徹底的解脫方式。因此我對自己並沒有威脅,但是無論怎樣我必須處理掉產生這些自殺的念頭。

說實話,有些日子,我被自己的冷漠和無精打采弄得筋疲力盡,一直在想生活的意義,以至於開始懷疑自己有繼續呼吸的必要。我肯定很多讀者和我有同樣的想法。但是,把一些負面的情緒放在一起我們就會產生自我毀滅的衝動。

因此,我決定最好把這些比較負面的思想只寫入私人日記,因為我僅僅是通過記錄自己的思想並加以梳理藉以合理化我的情緒和行為,並非是靠吸引別人的注意來得到幫助。我已經很幸運地擁有一個充滿愛心的丈夫和一位細心的心理諮詢師,他們都不會放棄我,無論我多少次帶著看似相同的症狀來到他們面前。
我更想作學術式交流而不是冒險做其他人跳下陽臺的刺激因素。所以最好還是閉嘴。

儘管如此,我有時還是會想,我說了必須對自己真實,忠實於自己的思想,並且對自己所做的事情以及自己是誰感到自信,那為什麼我應該把這些真實的想法隱藏起來呢?

我堅持寫這個博客的目的是:不再努力按別人的期望和喜好去塑造某種形象或追求某種聲譽,要讓自己也展示出並不太被外界推崇的那部分自己——同時對因此而受到的批評坦然處之。這樣一來,如果我隱藏了大腦裏那部分被歸為“負面想法”的神經元鏈接,那麼我將不是在展現真實的自己,因此就辜負了自己創建這個博客的初衷。

我非常想知道您,我親愛的讀者們對我面臨的這個困境有怎樣的見解,或者,是否我再次像自己習慣的那樣——想的有點兒太多了呢?

翻譯:楊征

Comments are closed.

about Noch Noch

Enoch Li, (pen name: Noch Noch) was born and raised in Hong Kong and Australia. She has also studied / worked / lived in the US, France, UK, Japan, The Netherlands, China, and has travelled to more than 40 countries. She loves travelling and her curiosity in foreign cultures and languages has led her to enjoy her life as an international executive in the banking & finance industry. However, she was forced to take time off work in 2010 due to her illnesses and after spending time in recovery, cooking, practising Chinese calligraphy, reading and writing – in short, learning to take care of herself and letting out the residual work stress, she has transitioned into a Social Entrepreneur and founded BEARAPY to help corporates make workplaces mentally healthy, and support executives to become more resili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