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修飾光鮮的香港赤臘角機場而不是在那個老舊的擠在破舊房屋、分機線和亂作一團的電話線中的啟德機場降落真的是遺憾。赤臘角機場所代表的富庶,發達,還有繁榮不過是每位遊客和商人希望看到的表像而已。向後凝視,你就會發現一個令人窒息的後臺操作室。
在長沙灣、葵湧和觀塘髒亂不堪的街道裏,在這條香港生產線的心臟——這裏各種小生意和每天的非專業人士忠實地聚在一起為保持香港的經濟機器運作填充燃料。隨著大卡車在震顫中停下來,
周圍塵土四起,車上的貨物被卸載到貨物升降機上。裸著上身,脖子上繞著圍巾的男人們挺著肚子,動手把紙箱卸下來放到手推車上。空氣中肆意彌漫著汗味。如果你在便道上多待上一秒鐘都會被工人粗暴的叫喊聲掀到一邊,他們急著把待運送的廁紙送到超市去。每天12個小時的辛苦勞作之後,他們回到擁擠不堪的公寓,吞下一些米飯、蔬菜和簡單的肉菜。然後他們會一直昏睡直至黎明,開始重複一天同樣的勞作。少數積極主動的人也許會聽上30分鐘的磁帶學習英文,希望有一天能夠被晉升成為倉庫經理。
這種掙扎是持續不斷的。香港湧入了大量努力向前為自己創造更好的生活的人——更好的生活被大多數當地人定義為“掙更多的錢,買更大的房子。”因此我們呼吸的空氣中彌漫著競爭的味道。香港從最初那個破落的小漁村變身成為殖民統治下的一個重要金融中心和貿易口岸。戰後,大量的機會湧現,成就了一批白手起家的大亨和商人。然而,近半個世紀之後,城市已經飽和了。為數不多的幾名億萬富翁擁有著香港90%的地產、零售業、石油,甚至於你生活社區裏的便利店。剩下的10%留給了銀行家、律師、醫生、會計師,而他們中的很多都是外國人。
那麼留給當地人的是什麼呢?為了贏得讓指尖稍稍觸碰利益蛋糕的權利,他們必須努力奮戰。如何奮戰?他們所知道的唯一途徑就是教育。更多的考試、測驗、獎項、獎學金,爭做最好的大學裏最優專案的實習生,不管你是否對那個專案感興趣。你不能讓那些父母失望,他們在一天的工作後還要做兼職,通宵加班做車場的保安員僅僅是為了多賺幾百塊錢為你交納補習班的學費。
我也不想讓人失望。我沒有肆意揮霍那些加諸在我身上的希望。我一心用野心獲得了成就。我闖入了那塊蛋糕,自己也變成了外國人,能夠享用從來都無力支付的那些物質商品。
直到它將我擊倒。
辨別我的競爭傾向源於自先天還是後天也許徒勞無益——我有可能天生具有成為非凡人和完美主義者的基因,但也有可能是單調的香港文化和教育方式把我塑造成了這樣的人。
然而,以成就為重心的社會錯了嗎?不斷進步又怎麼會有錯呢?我們又怎能去責備那些一心為我們最好的未來做打算的老師和家長們呢?
我們都曾努力生存下來。但是不要讓那些成就來輕易窒息我們;在爬上馬斯洛理論中最底層的三個需求層後我們也可以努力尋求對美學的欣賞並享受其中的快樂——這也被認為是以成就為重心的行動嗎?
翻譯:楊征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