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chNoch.com

小熊治療法

|

2010年期間,我接受了許多醫學醫療,大部分都是很普遍的療法。但也許不是每個人都像我一樣瘋,呃,從毛絨公仔中找安慰。你會覺得這很古怪,但我想表達的是,爲了治好抑鬱症,你可以找一些富有創造力的方法來幫助你。我就有我的”小熊們”……

這些都是普通的小熊,但是我故意發音爲”baers”,連拼寫也被我改了。我有14只小熊,這裏我要爲GUND公司做一些免費廣告了。我的第一份泰迪熊禮物是在我1998年參加哈佛暑期大學時,室友送給我的。它們軟軟的,絨絨的,我第一眼就喜歡上它們了。

兩年前,我又買了一只14英寸的泰迪熊,給他取名爲”Floppie”。2009年來了又去了,我的疼痛日益加劇,Floppie一直陪在我身邊,有的時候他就是我舒服的枕頭,偶爾我會打他,把生氣和悲傷都撒在他身上。但他總是露著他可愛的咧嘴笑,一臉溫暖的擡頭看著我。泰迪熊的確是一種很棒的絨絨玩具。這家公司設計的玩具,讓人看上去就像它一直坐著,朝著要擁抱它的人微笑。它帶給了我安慰。

2010年,當我在家苦於除了與病痛抗爭以外,而無事可做時,我開始谷歌”泰迪熊”,並了解了它的曆史和限量版,顔色,樣式等等。我甚至還試著尋找它在中國的加工廠。這聽上去很傻,但是它的確占據了我大部分時間和思想,讓我不再萌生自殺的念頭。

然後,當我還能集中點力氣走出家門時,我開始從易趣網和其他北京和香港的玩具商店裏買各式各樣的泰迪熊。的確,它時不時會給我離開家裏,出去逛逛的動力,也給了我逃離自己爲自己營造的壓抑環境的動力。當我訂購的泰迪熊出現在家門階下時,我會開心的暫時忘記痛苦。

有時,我有許多空閑時間,還不能一邊難受著,一邊看電視和看電腦屏幕,我就會像個三歲孩子一樣,跟小熊們一起玩。我給每個小熊都起了名字。我跟它們聊天,我賦予它們不同的性格,有時候還會帶著它們出門散步。我爲它們編造了許多故事和探險。我自娛自樂。

也許你會盯著我,問我是不是瘋了。畢竟我已經29歲了,這個年齡的人還玩毛絨玩具是不是太幼稚了?也許是。也許不是。沒關系。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棉毛球伴我度過了艱難的時光。如果你是我,那麽也許小熊會被其他東西所取代,也許當你也掙紮著要活下去時,你也需要找一些精神寄托。就算你沒有病倒,擁有一個你愛的,能讓你微笑的安全避風港,不論它是否對其他人也意味著什麽,我敢肯定,這能幫助你減輕生活中的壓力。

發揮你的創造力吧。只要做你自己就好。

以下是一些關於我的小熊的介紹:

Floppie – 喜歡睡覺和看電視,它代表著我,因爲當我生病時,睡覺是我唯一能做的事。

Muddie – 喜歡跳霹靂舞,玩滑板,跑來跑去,唱歌還有扭動著身子咯咯笑,它代表著我的男朋友,也代表著我慢慢的康複的時光。

Slumpie & Winkie 我最開始擁有的泰迪熊,他們是一對情侶,走遍全世界去偷蜜糖,它們代表著我環遊世界的渴望,有時候我也想做一些調皮搗蛋的事情,事實上卻因爲從小受到的嚴格教育而從未實現。

Slurpie – 它的臉長的有點歪,燦爛的咧嘴笑是很少出現在它臉上的,但是它自己這個獨特的樣子也很招人喜歡,這代表著一個人總是有他自己的獨特之處和價值。

Fuzzie – 這是款馬海毛限量版的”銀行家”小熊,在證券市場中忙忙碌碌,總是看金融時報,這代表著我過去的生活。

Wuzzie – 不知道自己是誰,爲什麽會在這個世上,它開著一架噴泡式飛機,供能的氣泡都是由Bubblie吹出來的,這代表著我那段困惑的時光和過渡期間。

Beezie – 整天跑來跑去的,但是卻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麽,這代表著我過去的習慣。

Crushie – 喜歡棒棒糖和吃東西,代表著最原始的我,我喜歡吃東西,但是當我生病時,我吃的很少,所以它讓我提醒著自己要嘗遍世界美食。

Dummie 只是有點傻傻的,笨笨的。

Clumsie 像我一樣,總把自己絆倒。

Fumblie 總打著前滾翻,亂”摸索”,它認爲自己是只犀牛,並且遭遇身份危機,這代表著我覺得自己丟失了身份後,嘗試找回自己的階段。

Bubblie 總是很開心,得意洋洋的,吹著泡泡,這代表著我內心深處的那個自己。

Shinie 總是看到事物積極,光明的一面,它充當著提醒者的角色,總警醒我不要總看事情最糟糕的一面,輕易下錯誤的結論。

翻譯:賈冬玲

Comments are closed.

about Noch Noch

Enoch Li, (pen name: Noch Noch) was born and raised in Hong Kong and Australia. She has also studied / worked / lived in the US, France, UK, Japan, The Netherlands, China, and has travelled to more than 40 countries. She loves travelling and her curiosity in foreign cultures and languages has led her to enjoy her life as an international executive in the banking & finance industry. However, she was forced to take time off work in 2010 due to her illnesses and after spending time in recovery, cooking, practising Chinese calligraphy, reading and writing – in short, learning to take care of herself and letting out the residual work stress, she has transitioned into a Social Entrepreneur and founded BEARAPY to help corporates make workplaces mentally healthy, and support executives to become more resili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