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在與一個好朋友聊天的過程中,我突然想起一個DVD裏面的場景,那部電影叫”The Shadow Effect”。當我看著那個小女孩穿上一層又一層的毛衣,引起了我的共鳴,我突然詫異地意識到這麽多年藏在我心中的秘密,這也讓我明白了我爲什麽會這樣,或者說,爲什麽在擁有了作爲一個”成年人”的獨立思想之前,我會這樣。
“陰影效應”這個概念是我的朋友,卡爾o雅各布醫生在給我康複治療近兩個星期時介紹給我的。這是一種由黛比o福特發現的,要平和地對待自己和他人的自我探索之路。這個理論闡述了每個人的心裏面都會有陰影,一些不想被別人發現的小秘密,或者是我們隱藏了許久的心靈創傷阻礙了我們做真正的自己。因此,我們需要更深地挖掘自己的內心,找出到底是什麽東西阻礙了我們,這樣我們才能完全釋懷,再次接觸到內心的自己。不管你是否贊成這個觀點,先聽我說完吧。
有一個場景是兩個小孩站在試衣間的鏡子前。出于某些原因,那個小女孩用一種很強勢的口氣跟我”說話”,而我只顧著看她了。她穿著一件毛衣,毛衣上有著”失敗者”的字樣,正好在她胸前寫著。她被她的同齡小夥伴遺棄了,她的父母也嫌她沒用。她很傷心,失落。她看上也就6,7歲的樣子。慢慢地,她意識到,她身上總有會被別人欣賞的品質,她也終會得到她渴望的贊賞。所以除了那件寫著”失敗者”的毛衣之外,她又穿上了另一件毛衣,這一件上面寫著”外向”,接著又穿了一件寫著”善于交際”的毛衣,越來越多的毛衣套在她身上,這些毛衣上都寫著一些良好的品質。(我不確定那些毛衣上的詞我是否記得准確,但是大概就是這麽些意思。)
在她套上了一層又一層的毛衣後,她幾乎快窒息了,她走出試衣間,走上前面的舞台,走向觀衆們的歡呼和雷鳴般的掌聲中。她鞠躬,向觀衆致謝,她高興地跳了起來,旋轉著跳起舞來。她充滿勇氣和自信。她是那麽的開心,她被一片贊賞聲和人們的贊不絕口的稱贊包圍著。她感覺真好。
可是,那件寫著”失敗者”的毛衣仍然在她身上。那件毛衣被一層又一層光鮮,美麗的毛衣埋在了最下層。但是因爲它在最下面一層,而且被其他毛衣很好地藏起來了,沒有人會注意到它。我想,在一段時間後,她自己也會忘記了那件毛衣吧。
這一下子讓我想到了我自己。我暫停了DVD,泉湧的思緒一下朝我撲來。我的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掉,因爲20年前我所受的傷和那些羞愧感一下子又全部再現我的眼前。
被我藏起來的那件毛衣上面寫著”失望”。
請不要誤會我的意思,我所受的教育和成長環境都非常良好,而且我的父母和老師總是鼓勵我,給我很多學習的機會,開闊我的眼界,讓我嘗試不同的事物。但是,也許是他們對我的期望太高,就像他們總是說我的”潛力”很大,還有我的成長環境因素,我的信念就是,盡可能地無限發揮我的”潛力”。比如說,如果我有足夠的潛力可以在考試中拿99分,那麽實際分數低于它的話,我就是發揮失常,即使我拿了95分,我也不能滿足現狀並感到自豪。
不幸的是,我並不是一個總是能拿高分的好學生。我從來就不是,我也不曾認爲我是。我的腦子裏不是全裝著課堂上學的惡心的東西,考卷上的填空題和選擇題。相比之下,我更擅長寫期中論文,因爲我有大量的時間去調查研究,並且在寫作中融入自己的想法。所以很顯然,我並不太適合香港的教育體系,盡管學校注重培養我們的分析和獨立思考能力,但它也無法擺脫傳統的應試教育框架。所以從我幼兒園之後,我就一直令我的父母和老師失望,總是差幾分卻達不到他們所期待的分數。
很奇怪,我不知道自己的內心想要堅持些什麽。直到今天,我仍能看到一幅生動的畫面:一個可愛的只有4歲的我,剛在幼兒園裏考完心算測試,得意洋洋而且很興奮地走出來,因爲我覺得我一定能拿滿分。直到我告訴了媽媽我的答案之後,我才腦袋一蒙。半點的時候,鍾面上的短針應該停在哪裏。哦,我不能得滿分了。”你爲什麽這麽粗心呢?真讓人失望。”這句話不斷在我的小腦袋中回響著。
小學不見得比幼兒園好,因爲學校裏的考試越來越多。我從來沒有過不及格,請注意,回想起來,我的平均成績都能達到A。我的成績也沒那麽糟,是吧?那麽爲什麽每當我考了A-或者B+而不是A+時,回到家爸媽就會譴責我”什麽都不會”,”令他們失望”?我錯過了什麽?我很不理解。每一次我都很努力,我一遍又一遍檢查了我的試卷,可是也沒發現什麽錯誤。我學習也很努力。在每年學校的成績反饋表上,老師給我的評價都是認真的好學生,但是以我的”潛能”,我能做的更好。我還記得我曾經對自己是如此的氣憤和沮喪,也很氣媽媽因爲我的”低分”而罵我。我的心中充滿了忿恨和苦楚,我攥緊拳頭,使勁吞回眼淚,在日記裏寫下了這樣一句話”總有一天我會讓你們全部人看到,我會成爲一個成功的律師,銀行家,醫生,不管什麽職業,我一定會讓你們看到”。
那時我只有11歲,我覺得我好像讓全世界都失望了。
上了高中,我的成績似乎有所提高,因爲在某些方面,我的成績得到了肯定。可是我的學科成績創曆史新低:100分的微積分考試,我只得了4分。物理考試我交了白卷。說實話,我真的努力過。但是我始終弄不明白那些抽象的概念和歪歪扭扭的數字。我發現這些理論對生活一點用也沒有。我爲什麽要關注當兩輛電車相撞時,是衝力讓它們又彈了回來?元素周期表又是什麽東西?我一點興趣也沒有。我也試過,也學習過那些科目,因爲學習它們對我有好處,學習它們是”正確的決定”。沒錯,但是我學習又是爲了誰?老師給我補過課,但是我仍然讓人”失望”。我第一次香港證書公共等級考試的成績簡直讓我崩潰:物理D,化學D,生物D,微積分E,唯一得A的科目是英語。隨後,我的成績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因爲我終于可以學我想學的東西了。但是仍然不是全部都得A。大學我是在香港讀的,當時我修的是雙學位,雖然在別人看來,能修雙學位已經很厲害了,但它畢竟不是Ivy League或者牛津、劍橋,我再一次讓人”失望”了。我還是不知道自己爲了誰念書,爲什麽要念書。畢竟,我從來就不認爲自己有潛力,只不過是大家那麽認爲,除了我自己而已。
經曆了這一切之後,我倍加努力地工作。我不但要在學術方面做到最好,而且還要在運動,辯論,我所參與的任何一件事情中出類拔萃。我盡可能的多訓練自己,直到我的手臂和腿累得顫抖,肌肉酸痛。我一個一個字母地反複推敲我的演講稿,並且反複練習,直到我可以把它牢牢記住。我變得非常好勝,我總是把自己和別人比較。我必須爭第一。我想成爲第一名。我想證明給他們,每一個人看,我是可以做到的。我可以發揮我的潛能,每個人都認爲我具有的,我自己卻從來看不見的潛能。銅獎和銅牌對于我來說根本不夠,我要的是金牌。自己是唯一一個我要對她負責的人,我開始對自己寄予了無限高的期望。最終,對自己最失望的人,卻是我。
過去的我一點也不知道,其實當我離開父母和老師開始獨立,真正爲自己考慮,自己決定大學想要選什麽課,要不要在巴黎留學交換一年,以後要做什麽工作時,我把”失望”的毛衣埋藏在了最底層。在我了解了什麽東西才是自己能接受的之後,我開始爲自己構造一幅畫面,這不是一幅虛假的畫面,而是包含了真正的我,我想讓別人了解的自己。友善的,善于交際的,自信的我。我是一個絕對履行諾言的人,總會很快並且負責地兌現承諾。我是一個負責任的人。我是一個能同時做很多事情的人,而且總是有這麽多的事情要做,並且能把每一件都做得很好。我欣然接受別人對我稱贊。我沈浸在獲得的一個又一個最佳辯手的獎項中,心裏暗暗歡喜。當我獲得了自己想得到的晉升機會時,我洋洋自得。我像那個小女孩一樣,穿上了一件寫著”進取”的毛衣,並且得意洋洋,自豪地走上舞台,沈浸在掌聲中。
我不再是讓人”失望”的了。
可是,即使全世界都認爲我已經擁有了”全部”時,我的內心還是十分沒有安全感。我耗盡自己的精力,全力保護著心中描繪的那幅畫卷。我必須得保證展現在別人面前的,是我最好的一面,是一個冷靜,鎮定,完美的我。這樣真的好累。我的自信建立在害怕看到別人失望的眼神之上。它總有一天會被摧毀的。
你隱藏起來的恐懼是什麽?你藏在最下面的毛衣上寫著什麽?把它挖掘出來吧。要不然你永遠也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如果不勇敢面對你的恐懼,你就難以釋懷,也不能很好的認清內心的自己,真正的自己。
我可以告訴你,這個過程會讓你覺得很郁悶,也會很受傷。當我寫著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正在流淚,因爲挖出自己過去的痛處真的讓我覺得好難過。所以要知道,至少還有我,在陪著你。
(翻譯:贾冬玲)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