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我跟丈夫還有他的一些生意夥伴去吃晚餐。正式地相互介紹後,我們聊了聊最近的天氣和霧霾現象——在我看來天氣也沒那麼壞,畢竟北京還是有一些陽光明媚的藍天出現的,這個時候有人問我做什麼工作。
我笑了笑,說:“什麼也不做。”
“那你每天都忙些什麼呢?”
我笑得更舒展了,“我寫東西,和我的小狗玩,學寫書法,打太極,下廚,照顧我自己!”
於是,大家就這個話題聊了起來,一直聊到他們如何欽佩我對自己的抑鬱症和目前不能工作的狀態的坦誠,佩服我現在能夠把照顧健康放在生活的第一要位。一位男士還說他感到我身上散發出來的自信,因為聽上去我很享受目前自己所做的事情。
這讓我不禁有些畏縮。想到還是在不久前,一個差不多的問題會讓我退回到自己的保護殼中,我會咕噥出勉強能讓人聽得到的一句“我沒工作”然後就儘量把話題轉開。
不評價我的人也讓我感到膽怯。我害怕聽到他們得知我從一個銀行經理人變成現在的狀態後會怎樣說。我擔心他們會因此看不起我。所以,我對自己,對我在做的事情一點自信也沒有。我給自己的努力和成績打了折扣。
然而,有一天,當我邊品茶邊享受小狗在我手指上的舔舐時,突然我意識到自己完全沒有必要去考慮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我的自信心曾一度建立在別人的視角、觀點和品評上。但為什麼必須要這樣呢?
很久以來我一直把注意力放在成就和頭銜上,別人的讚譽讓我覺得自己更有價值。因此,當我不再工作當我沒有任何頭銜去向別人顯示時,我感覺空虛和失落。我的自信也就隨之灰飛煙滅。
我們的自信需要源自內心而不是仰賴別人對我們行為和成就的評價。
我不需要藍絲帶獎來獲得對自己廚藝的信心,也不需要普利策獎來證明我的寫作能力。無論是獎項還是頭銜都不能與我對自己的信任和對夢想的信心匹敵。
這才是真正的自信——在內心中堅信我們本真的自己和我們正在做的事情值得我們所認同的價值,不管別人會說什麼。
所以我對自己生活所經歷的一切放鬆下來,在那個聚會晚宴上,一時間滿面笑容的我成為了話題的中心。每個人都對我的抑鬱症以及我自己對這件事的想法感到好奇。我講到自己在網上認識的一個朋友以及他走出抑鬱症後在這個領域中所做的事情。於是話題延伸到中國人的精神健康問題。來參加晚宴的客人都是經理級別,他們表示很為公司員工承受的各種壓力以及中國缺乏職業健康關懷而感到擔心。
就是這樣,大家聊得興味十足的話題起源於我簡單的回答“什麼也不做”。
話說回來,誰說我什麼也不做呢?即使我沒有用excel表格來計算,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我還是成績卓著的。而且,就像Timmie時刻提醒我的,努力也算在其中。
如果我們在做自己喜愛的事情,如果我們心裏知道自己做的決定是正確的,如果我們能夠感受到思想的火花在綻放,那就放手幹吧。
不要把你的信心建立在別人身上;自信就是要相信你自己。
翻譯:楊征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