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chNoch.com

為什麼“工作-生活”要平衡?我提倡一周有3.5天是週末

|

提問:為什麼我們都說“工作-生活要平衡”?

工作不能僅僅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與生活平等嗎?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把找工作,上班當做生活的重心,而忽略了其他事物-例如健康,家庭,朋友,愛情,愛好,興趣等等,這是一項輕罪,我們認為這就是所謂的“生活”,並且還在努力嘗試平衡兩者?
這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的前提,因為我們在努力應付一件事,工作,還有千千萬萬其他的事情。難怪沒有人能找到二者的平衡。

我們最理想的工作是充滿樂趣,並且與個人夢想和抱負掛鉤。但是,現實是,我們需要生存,掙錢的渠道也許不一定是我們享受的過程。

我們擁有生命,並且要活下去,所以我們為了生存而工作,生活包含了工作,而不是與工作平衡。

然而,如果我們必須把工作和生活中其他事情並列看待,那麼僅僅從數量來看,我們是不是不該每週只工作3.5天,剩下的3.5天就是週末,我們可以做自己喜歡,感興趣的事,睡覺,恢復精力等等?

work life balance, work health problems, work cause depression, stress, balance in life

我明白平衡不一定表示把時間平均分給每一件事,但是,如果我們連分給“工作”和“生活(這包含了其他所有的事)”的時間都不相等,那我們又如何尋找平衡呢?

我建議我們花半周的時間工作,半周的時間享受生活。

不論我多麼贊成Tim Ferris書中的觀點,但是,一周只工作4個小時的生活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都不可能實現。或許當我恢復正常時,我會在全世界範圍內與大公司們合作,展開一項計劃,讓它們的職員每個星期只工作3天半,如果超出工作時間,那就付加班費。公司不會失去生產力,它們只需雇用更多的員工輪流倒班。我確定,一些管理諮詢公司/人力資源專家會很樂意展開這個項目,給公司提供如何組織它們的員工輪流倒班,為公司創造更多價值的建議。我也可以做這個項目,但是我不喜歡幻燈票展示和花花綠綠的表格。

可是,我有什麼資格抱怨呢?現在的我,沒有工作。當我不累的時候我就坐在電腦前漫談。接著我就睡覺,或者吃東西,鍛煉,跟狗狗玩。

我該去看醫生了,我該走出這個屋子做點什麼了。但這不是份掙錢的差事……

翻譯:賈冬玲

about Noch Noch

Enoch Li, (pen name: Noch Noch) was born and raised in Hong Kong and Australia. She has also studied / worked / lived in the US, France, UK, Japan, The Netherlands, China, and has travelled to more than 40 countries. She loves travelling and her curiosity in foreign cultures and languages has led her to enjoy her life as an international executive in the banking & finance industry. However, she was forced to take time off work in 2010 due to her illnesses and after spending time in recovery, cooking, practising Chinese calligraphy, reading and writing – in short, learning to take care of herself and letting out the residual work stress, she has transitioned into a Social Entrepreneur and founded BEARAPY to help corporates make workplaces mentally healthy, and support executives to become more resilient.